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从当年的“地理大发现”到今天的“下五洋捉鳖”, 500多年“大国崛起”的历史告诉人们:“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今天的海洋强国已不再满足于“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而是瞄准了国际公共海底的未来战略性资源。深海石油天然气、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深海极端环境生物基因、海底“可燃冰”等。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前不久刚刚封井的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拉开了“由勘探转向开发”的序幕,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今天的茫茫大海确实已展露出“工业文明”的曙光,预示着一个海洋新时代的到来。而“走向深海”必须装备先行,作为问鼎深海的大国利器,国产化、系列化、智能化的海洋装备承担着“先行官”的特殊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雄踞太平洋西岸的中华民族智能一体化蒸馏装置正在努力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蓝色跨越、和平崛起的新时期。其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和平海洋”是基础,但这依赖于国防军工装备的更新;提高海洋认知能力,建设“透明海洋”是关键,但科学认知程度取决于海洋探测装备的水平;开发海洋资源,建设“经济海洋”是目标,但蓝色经济的转型取决于海洋产业装备的升级。2013年中央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依靠现代化海洋装备,推动“海上丝路”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路径。“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世界历史变迁和中国历史兴衰已经充分验证了这条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
“海上丝路”不仅是民族振兴的倡议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但海洋设施互联互通需要现代化装备支撑.
电话:021-5161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