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智能一体化蒸馏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从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筛查发现了一类Piwi基因突变,并通过小鼠模型证明了此类突变导致雄性不育和揭示了此类突变导致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并基于此设计干预策略,有效恢复了突变小鼠的精子活性。该研究首次证明了Piwi基因突变导致男性不育,并为此类男性不育症的精准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策略。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祖细胞,不仅维持血液系统的长期稳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组分,但其来源匮乏却是制约临床疾病治疗的瓶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组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研究组合作研究,首次发现内皮-造血细胞转化过程中m6A的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平衡,促进造血干细胞发育。该工作从崭新的视角揭示了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在拓展了人们对于m6A生理功能的认知,同时还将智能一体化蒸馏仪为探索体外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提供新思路。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其水平下降将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厦门大学林圣彩研究组与英国Dundee大学D.G.Hardie等合作报道了一种通过感知细胞内葡萄糖代谢中间物——果糖-1,6-二磷酸(FBP)的下降来触发AMPK活化的新机制。该研究揭示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感知通路及葡糖糖控制细胞代谢状态的机制,还颠覆了传统的AMPK依赖AMP升高而被活化的范式。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Nature,2017,548:112-116)。中国肝癌患者人数居世界之首,成为中国健康威胁之一。北京大学张泽民研究组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及欧阳文军研究组合作,对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完成了超过5000个T淋巴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揭示了血液和肿瘤中T细胞的特征截然不同,探索了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和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证明Layilin基因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免疫疗法的靶点。本项工作是国际上首次专门针对肿瘤相关T淋巴细胞的单细胞组学研究,为多角度理解肝癌相关的T淋巴细胞特征奠定了基础,也为肿瘤免疫图谱的勾画做出了范式,成为对其他肿瘤开展类似研究的重要基础。